高血压、糖尿病是居民中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经确诊后治疗周期较长,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较重。裕安区建立城乡居民“两病”用药保障机制,强化“两病”患者健康管理,推进健康裕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该区“四举措”为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专项行动示范城市迈向新征程。
一是落实首诊制度,提升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医保实行普通门诊基层首诊制度。以全区定点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对于“两病”参保患者在门诊发生的符合规定的降血压、降血糖药品费用,不再设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支付比例提升到55%,年度内医保基金门诊支付限额提高到每人150元,切实减轻了患者门诊用药费用负担。
二是简化认定程序,延伸服务触角。对未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的“两病”患者,经定点医疗机构按诊疗规范确诊并备案后,即可享受“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鼓励将门诊慢特病审核认定工作下沉到符合要求的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一站式”受理,基层医疗机构认定后,就可将患者信息同步至经办机构。同时,在经办机构设立包含“两病”在内的慢性疾病专窗,确保参保人及时按规定享受待遇。今年以来,该区医保局指导辖区内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两病”门诊患者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用药和健康管理情况,将“两病”健康管理情况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两病”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医药、医保服务,零距离解决了参保群众的医保服务需求。
三是纳入协议管理,完善用药保障。持续完善医保定点服务协议管理,将“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服务纳入全区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范畴,确保“两病”患者使用的降压药、降糖药能够开得出、用得上。健全门诊用药长期处方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长处方管理的方式为其提供购药服务,为患者提供不超过3个月用药量的长期处方服务,“两病”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医保服务医师根据“两病”参保患者的实际病情需要和临床规范,具体确定处方用药量。尝试提供定期送医送药上门服务,优化“两病”患者就医体验。
四是精准身份标识,保障待遇落实。该区各级医保部门积极做好“两病”患者信息统计和数据维护工作,动态更新人员信息,并及时做好身份标识工作,确保“两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建档立卡人数、就诊人次、用药情况、待遇享受情况等一键可查。截至目前,该区高血压就诊1.4万人次,降血压药品基金支出合计241.8万元;糖尿病就诊2.6万人次,降血糖药品基金支出合计335.4万元。(汪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