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援上海抗击新冠疫情,院党委高度重视,立即组建了援沪医疗队伍,驰援上海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2022年4月2日,由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由护理部副主任史晓娟领队,护士沈娟、霍佳佳、霍丽萍、戚克俊,医生沈瑞雪、汪劲松,院感许洋洋组成的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市二院)援沪医疗队火速集结完毕,星夜奔赴上海。抵沪后,8名医疗队员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方舱院区有序开展新冠患者的治疗、护理及感控工作。
牢记老区精神,勇当“疫”线冲锋员
皖卫附院8名医疗队员中有5名是中国共产党员,是党员占比最高的队伍,隶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方舱院区临时第二党支部。入舱前,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在抗“疫”一线树立皖西红色革命老区勇当先锋、扎实苦干的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为打好守“沪”战“疫”贡献自己一份力量,队员们根据工作部署,严格按照疫情防控标准,全方位无死角地进行医疗、护理和感控工作,他们恪守各班次职责,牢记工作流程,无论是物资班、外围班、责任班、感控班,还是采样突击班,均可胜任。
在方舱,队员们始终坚持听党指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动摇,发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许洋洋和沈瑞雪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第一时间在抗疫一线递交入党申请书,用实际行动将自己的忠诚和担当奉献给党组织。
在急难险重中显实干,做到“敢冲锋”
医疗队队长史晓娟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开舱前,负责舱内物资、区域的划分,她用那瘦弱的身躯、坚强的毅力、超凡的责任心、克服一切困难,为顺利开舱保驾护航。随后,又积极加入到方舱工作中,为患者采集核酸、解决工作常见问题。日常生活中,她每天都会问一句“今天身体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位共产党员勇于当先、敢于当先的模范作用。
从武汉到上海,抗疫“老将”再出征
作为曾支援过武汉的一名抗疫“老将”,沈娟义不容辞担当起六安市整体队伍的防护服穿脱指导和住宿区感控布置要点等工作;分享自己的抗疫经验,以缓解队员们的紧张不安心理。作为第三组副组长,积极协助梳理流程,开展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带领队员为来自不同国家的患者开展了趣味活动“柳条圈”和“t”台秀,缓解了舱内患者焦虑、紧张抑郁的情绪。
在守“沪”细节中践行南丁格尔使命
一天,方舱接收了一位60多岁行走不稳的老奶奶,患者双眼眶、颧骨青紫肿胀,言语含糊不清。神经内科主管护师霍佳佳扶着奶奶,将其安置在离护士站较近的病床,开始为她查体,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卒中早期筛查、nhiss评分,并积极上报,请专家会诊,对卒中进行及时干预。
舱内的患者来自五湖四海,沟通上存在困难,有了负面情绪也很难排解,霍丽萍是肿瘤化疗科专科护士,善于观察疏导情绪,在做完本职工作之外,她经常为爷爷奶奶疏导情绪,带小朋友做游戏、画画,用自己的热心、爱心温暖所有人。
戚克俊是一名精神科护士,一天傍晚,一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与妻子视频过程中,情绪激动,出现自伤行为,戚克俊第一时间用自己的手臂挡住他的头部,耐心倾听,疏导情绪,用专业、专心、专注践行南丁格尔誓言。
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守“沪”健康
医生沈瑞雪和汪劲松是高年资的内科医师,舱里有很多慢性病患者,他们仔细询问病史、一一进行梳理,针对用药多、复杂的患者迅速进行标记,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守护患者健康,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精准的治疗。
夯实院感基础,筑牢感控防线
许洋洋是一名院感工作人员,在方舱院感办公区,总能看到她手拿对讲机、紧盯电脑监控,如侦查兵般,仔细观察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舱内工作人员筑牢感控防线。
据悉,5月23日,皖卫附院支援上海方舱医疗队在圆满完成援沪抗疫任务后,启程返回六安,回到金寨进行集中隔离健康观察。这批队员在上海连续奋战52天,所在的方舱累计收治病人2077人,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友人187人,实现了零差错、零事故、零感染、零意外的目标,赢得了上海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队员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克时艰、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践行了医者仁心、健康卫士的初心使命,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