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7月17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多彩金寨,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瞻仰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汪家老屋,安徽省工委驻地旧址——汪氏宗祠,参观大湾红色书屋和党性教育基地。
安徽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休宁人汪真从家乡迁居大湾,从此汪姓一支在此繁衍。万历年间(公元1600年前后),汪家七十八世汪学儒、汪学仙兄弟双双中武举,勇立军功。告老还乡后,在大湾兴建99间半的汪家老屋,汪家从此在大湾村成为旺族。金寨立夏节起义后,红三十二军军部曾在祠内驻扎,后又成为中共安徽省直工委驻扎地。宗祠既是保存完好的古代徽派建筑,又是珍贵的红色遗址。革命战争期间,金寨有名可查的烈士达11000余人,仅大湾村就有65名烈士,其中有十多名是汪氏族人。
在红色遗址,大家认真观看一张张历史图片、一段段文字资料、一件件珍贵文物,依稀看到了当年红军指战员浴血奋战、追求真理的画面,亲身体验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团队感受到:大湾村,是金寨县的一块红色拼图。汪家老屋、汪氏宗祠,见证了激情燃烧的火红岁月。红色书屋引导百姓阅读红色经典作品,在阅读中深化了党史学习教育。党性教育基地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通过网络和现场学习,增强党性观念,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教育,表示今后一定要以革命先烈们为楷模,立足本职、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汪栩升/文 张琮浩/摄)
党性教育基地门前合影